國立政治大學
第十八期
發行日期:2011年04月30日
發行人:王振寰,溫肇東/編輯:王敬智、陳千群、姜懿紘/版面製作:吳宗勳
目錄
活動預告 「永進木器六十年發展史」專題演講 台灣企業史研究團隊辦公室
台灣企業史研究 鴻海發展史(Ⅰ) 王敬智
企業史書摘 《究極之宿:加賀屋的百年感動》書摘 王敬智
辦公室公告 台灣企業史研究通訊
徵稿啟事
徵求企業訪談/企業發展資料募集
編輯室
活動預告
「永進木器六十年發展史」專題演講
台灣企業史研究團隊辦公室

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台灣企業史研究團隊回顧台灣過去百年來的企業歷史發展,並配合專書出版,舉辦一系列宣傳活動。預定將於201152日(星期一)邀請永進木器廠黃宏仁副總進行演講,竭誠歡迎有興趣的老師、同學及各界人士報名參加。

永進木器廠創立於1951年,是台灣早期少數能經營外銷業務的家具商。在其全盛時期,全台有600多間家具店販售永進的產品,但在中國廉價家具的搶攻下,永進為了擺脫這種永遠不可能勝出削價競爭,毅然收回600多家行銷據點,轉而創立自有品牌Strauss,希望結合本土的設計,走出具備台灣特色的風格。成功的轉型及正確的製造行銷策略,使得永進成為台灣少數能從家具研發、生產、門市通路到空間設計一貫作業的家具商。放棄廉價家具的生存路線,走出自己一條路,從全省星巴克各家門市店內的桌椅,到台中七期許多豪宅內公設的配備,都可看到永進家具的身影。

 

本場演講的詳細資訊如下:

主題:永進木器六十年發展史

演講者:黃宏仁 副總(永進木器廠)

主持人:溫肇東 教授(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時間:2011/05/02(一)16:10-18:00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資訊大樓140401教室

報名方式:請寄信至tbh@nccu.edu.tw,註明姓名、單位、職稱、聯絡電話

報名期限:即日起至2011/04/29

聯絡電話:02-2939309162813 姜小姐

主辦單位:國立政治大學台灣企業史研究團隊

補助單位:教育部顧問室

台灣企業史研究
鴻海發展史(Ⅰ)
台灣企業史資料庫兼任  助理王敬智

鴻海科技集團(Foxconn Technology Group)是以鴻海精密為核心所構成的企業集團,由郭台銘在1974年創辦。現今的鴻海專注於電子代工服務(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致力於研發創新,以核心技術為中心,包括:奈米技術、環保製程技術、平面顯示器技術、無線通訊技術、精密模具技術、伺服器技術、光電/光通訊技術材料與應用技術及網路技術等。截至2010年,該集團已在全世界共獲超過25,000件專利,不僅連續多年年蟬聯臺灣年度專利申請數及獲准數雙料冠軍,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及IPIQ的全球年度專利排行榜(MIT Technology Review)中,亦是全球前二十名中唯一上榜的華人廠商,因此鴻海被美國財富雜誌評鑒入選爲全球最佳聲望標竿電子企業15強,並成為全球唯一連續五年名列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科技百強前十名的公司。在經營規模上,鴻海是全球3C(電腦、通訊、消費性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的國際集團,集團旗下公司於臺灣、香港、倫敦等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並且還還擁有臺灣最大的企業、大中華地區最大出口商、富比士及財富全球五百大企業等頭銜。 [1]

根據鴻海今(2011)年1月公布的最新資料顯示,201012月該集團營收為2446. 84億元,改寫史上次高的單月營收記錄,第四季營收也刷新單季歷史新高, 2010全年營收則達23131. 29億元,較前年的14205. 73億元成長62. 83%。[2]從營收總量來看,一般人或許無法看出什麼門道,因此在看這些數據的同時,必須僅記一點是,鴻海已是全球3C代工龍頭、臺灣最大的企業和大中華地區最大出口商,也就是說,即使鴻海現在已經是多個領域的霸主,但其經營的規模與版圖仍在持續不斷的成長和擴張。

郭台銘對於鴻海今日的規模,曾發表如下的評論:「我自己也不曉得會做到這麼大,說有想過是騙人的」[3]。「大賢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鴻海的一飛沖天就如同這句話一般,是包括郭台銘在內的所有人都沒有料到的。鴻海的成功,不可否認的其中一定有機遇的成分存在,但更重要的是創業者郭台銘的綜合特質:人格、堅持、遠見等,正是這些特質讓鴻海在一片被血染紅的代工業「紅」海殺出一條血路。因此以下本刊將以郭台銘的角色為中心,分析鴻海創立以來30多年的發展,希望可以提供各界參考。

一、起步:從機械業到高科技業

 1974年,郭台銘用母親標會來的10萬元創業,成立資本額30萬元的「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生產加工製造塑膠製品,一開始的主要產品為黑白電視機用的旋鈕,當時的員工人數為8人,月營業額為新台幣8萬元。後來原本一起合資股東退出,郭台銘硬著頭皮把公司頂下,靠自己租廠房、找訂單、買原料、管生產,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真不知當初是那股傻勁撐了過來。」創業後第4年,郭台銘手上總算有了筆資金,他當時既想蓋自己的廠房,又看到別人囤積原料獲利,但是他最終選擇的把資金投入模具廠。模具指的是製造產品的工具,當時就有鴻海的員工反映說模具這種東西到外面買還比較便宜,為什麼還要自己做。而且當時台灣的模具界的主流是師徒制,因此沒有師傅願意配合鴻海把模具製造公式化。當時郭的創業伙伴陳一飛就自己撩起袖子帶著一批專科、高工畢業生下手開發模具。「為什麼要堅持要做模具?」,面對當時伙伴和員工的疑問,郭台銘回答:「模具這種技術,一天不自我累積,便一天要受制於人,自己沒有找到關鍵技術開發自己的產品,就只有賺努力的加工錢」。郭台銘自己說,其實當時的他對於成立模具廠這個決定是有所懷疑的,因為把錢拿去蓋廠房至少有看得見的漂亮工廠,拿去買原料也可以大撈一筆,但是把錢拿來投資模具廠,雖然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說,把錢砸在模具廠上才是有遠見的行為,但是這僅僅是理論的紙上談兵。也許直到自己做出了這個決定,郭台銘才知道「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有時候比「把事做對」(do the thing right)更難。直到模具廠成立了4年後,漸漸做出成績來了,郭台銘才敢肯定自己當初的確是做了對的事。[4]理論上來說很容易的事,除非經過自己親身實踐,否則也只是一句冷冰冰且毫無實際意義的格言而已;但反過來說,如果能自己親身把理論實踐出來,原本書本上的經營之道就成了有血有肉的知識。

而鴻海的轉捩點在於1981年,這年郭台銘決定進軍個人電腦連接器。從今日電腦及電腦周邊已成為高科技產業中產值最高的市場來看,這個決定似乎無可厚非,但要知道的是當時的電腦市場仍是一片未開發蠻荒之地,全球第一部電腦1975年問世,蘋果電腦1977年才成立,而IBM則到1981年才推出第一台個人電腦。當其他連接器公司還停留在當時獲利最豐的家電業的時候,鴻海卻毅然而然投入當時仍是未知數的個人電腦產業。而從後見之明來看,從傳統的機械業轉至高科技業是鴻海從一般台灣製造業的中小企業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鴻海就從在個人電腦周邊很不起眼的連接器(僅佔個人電腦總體成本的4﹪)著手,由於郭台銘看準了時勢,IBM剛推出的個人電腦和當時風行的電視遊樂器讓鴻海的營運大好,資本額從1982年的1600萬元成長為1983年的4600萬元。鴻海於1985年自創連接器品牌,而也因為連接器業務大好,產品供不應求,因此從1987年開始擴廠。到1989年的時候,鴻海的前十大客戶已經有八家是外國公司,其業務已經開始全球化。而直到現在,連接器都還是鴻海最賺錢的產品之一,像是「系統」連接「系統」的光纖連接器,每一個的毛利率就高達45﹪。[5]



[1]鴻海官網,http://www.foxconn.com.tw/index.htm;「鴻海科技集團」,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9%B4%BB%E6%B5%B7%E7%A7%91%E6%8A%80%E9%9B%86%E5%9C%98;「鴻海精密」,互動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E9%B8%BF%E6%B5%B7%E7%B2%BE%E5%AF%86

[2]「蘋果加持 鴻海去年營收2.31兆」,中國時報2011111http://tech.chinatimes.com/tech/12050901/112011011100391.html

[3] 商周編輯顧問編著,閱讀郭台銘:鴻海帝國傳奇(台北:商周編輯顧問,2002年),頁13

[4]張戍誼、張殿文,「奮力飛行的孤雁」,收錄於張戍誼等著,五千億傳奇:郭台銘的鴻海帝國(台北:天下雜誌出版社,2005年),頁74-78;商周編輯顧問編著,閱讀郭台銘:鴻海帝國傳奇(台北:商周編輯顧問,2002年),頁14-16

[5] 伍忠賢,鴻海藍圖(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06年),頁105-117

企業史書摘
《究極之宿:加賀屋的百年感動》書摘
台灣企業史資料庫兼任  助理王敬智

一、書籍資料

書名:究極之宿:加賀屋的百年感動

作者:周幸叡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10128

ISBN9789861853659

頁數:224

描述: 634269976109702500

二、內容摘要

    加賀屋於1906年創立以來,迄今已經一百餘年,從1975年開始連續奪得專家票選日本飯店旅館綜合第一名。這家百年企業特出之處絕對不僅僅是能在市場存活而已,日本人對服務業的要求吹毛求疵的地步舉世皆知,一般旅館能贏得一次專家評比第一名已是難事,何況加賀屋是連續30年得獎,這其中必然有種接近「諦觀」的東西。因此,就如同作者所言,加賀屋的經營呈現出一種獨特的「加賀屋學」。這個經營了百年以上的旅館,累積了自己的學問,其中有人情義理,企業經營理念、料理烹飪學、建築裝潢美學、危機處理學、勞資關係、親子家庭關係。

    作者提到她在1995年首次到訪加賀屋時,就驚於館內服務人員與眾不同的服務:用餐時,服務人員會親切陪在她身旁,貼心地做著許多她看起來是「額外」的服務,如剝蝦殼、取出蟹肉,並且特地為穿窄裙的她墊高坐墊以防她不堪久坐,還有替她拿毯子覆蓋腿部。光是這段具體敘述,大概就是許多台灣人聞所未聞的經驗了,可見日本旅館業的龍頭所做的服務,確是不同於一般。本書這一類加賀屋經營細節及小故事數不勝數,因此以下本文將舉有代表性者說明之。

石川縣的和倉溫泉是日本最有名的海邊溫泉之一,她擁有日本人推崇的溫泉之旅三好要素:好的溫泉、美麗海景和優質旅館。和倉溫泉泉質為鈉、鈣及鹽化物泉,號稱浸泡對痛風、神經痛等有效,甚至稀釋後飲用亦有療效;美麗的海景自然是七尾灣,再搭配上群山繚繞的靜謐氛圍更是令人心曠神怡;而優質旅館中既有現代建築也有傳統仿古的風格,其中,規模最大的便是加賀屋。

明治三十九年(1906),加賀屋由第一代經營者小田與吉郎以日圓三千元創立,而第二代經營者小田與之正於1918年接手後,與其妻小田孝聯手在接下來的數十年中逐漸把加賀屋推向被譽為「天下的加賀屋」的高峰。

時間來到1940年代,當時和倉溫泉充滿了許多既豪華又有歷史的旅館,與這些同業比起來,加賀屋一點都不起眼。但是女將小田笑(okami,即老闆娘)卻在服務的過程中得到了兩個寶貴的經驗,一就是會抱怨的客人才是好客人,因為他們正在教導旅館怎麼變好,二是雖然加賀屋不是最豪華的旅館,但一定要以「讓客人再回來」還有「讓客人帶客人來」為目標,因為每個客人背後都是龐大的傷機,只要能在客人中做出口碑,就等於無形中替自己打開了更多客源。因此,打從一開始,加賀屋就把如何提升對客人的服務程度及品質當成自己的經營之道。

這種苦心經營的努力沒有白費,在歷經二次大戰及戰後的艱苦時刻後,加賀屋已躋身和倉溫泉的一流旅館之列。昭和三十三年(1958)年,加賀屋迎來了經營史上最光榮的時刻之一:昭和天皇夫婦將下榻加賀屋。而加賀屋也不負重望地讓天皇夫婦滿意而歸,但這這個「滿意」不是輕鬆得來的,因為在天皇夫婦下榻的兩個晚上,小田老闆都穿著禮服在浴室熬夜守候,甚至連打掃等工作都自己親身從事。就是如此誠惶誠恐地服務,才讓加賀屋在接待天皇夫婦的這場挑戰中大獲全勝,也為其贏得了更好的名聲

對旅館來說,其主要販售的商品就是「服務」,而加賀屋對服務的定義是:「接受專業訓練的員工領取薪水,為客人做出有益、引發客人感激和滿足感之事」而服務的本質則是:「正確性」和「熱忱款待」,前者指理所當然該做的事就要做,後者指要從客人的立場出發。以前述作者舉的例子來說,為客人準備好吃的料理並為其服務(光是剝蝦殼這種服務就看得出來加賀屋對服務的定義不同於一般)是從正確性出發,而細心的為客人加高坐墊則是熱忱服務的例子。

為了追求正確性,加賀屋對員工實行員工訓練、編列各項工作手冊、組織員工讀書會及研修會等,透過這些訓練及規範來維持一定的服務品質。這些聽起來並不稀奇,其他的旅館也可以做到同樣的水準。而加賀屋要追求的不僅是一般而是臻於頂峰的服務境界,而這就必須讓員工有熱忱款待的心。這個心的有無繫於員工的動機高低,而加賀屋要求員工必須抱持「客人獲得喜悅、感謝,自己也能得到快樂的想法」,要徹底的站在客人的立場思考,才有可能真正做到熱忱款待。

從加賀屋員工表現的服務品質看來,所謂「正確性」和「熱忱款待」的的確確反映在他們的一舉一動中。但是,怎麼樣才能讓員工心甘情願的「徹底的站在客人的立場思考」呢?這其中必然有著很大的學問。加賀屋對員工紀律的嚴格要求是可以想像的,在加賀屋百年的服務傳統中,有一項不成文卻絕不可以被打破的規定就是「絕對不能對客人說:不知道、不懂、沒有、沒有辦法」,這個規定說起來輕巧,但做起來確是難上加難。曾有客人想喝非石川縣產的酒,這在一般飯店經營者看來有如無理要求,但女將卻隨即遣車往鄰縣買酒,顯示出加賀屋的確實踐了這個規定。此外,如果員工不是打從心底認同熱忱服務的價值觀,這種規定根本形同虛設。因此加賀屋除了其周到的待客之道外,也有著其獨門的待(員)「工」之道。例如加賀屋有不少女性員工是單親媽媽,而經營者特地為了員工們規劃了一個「袋鼠屋幼稚園」,替員工托育托嬰的作法其實不少見,少見的是人性化地允許員工在午休時間到幼稚園與孩子們相處或吃飯。就是這種對員工的貼心作法,讓員工願意真誠的認同加賀屋的經營理念,在自己幸福的同時也願意把幸福帶給客人。

以上所述的加賀屋經營哲學與故事,只是本書中的一小部分,有許多精彩的細節及知識無法在本文中完整呈現。加賀屋目前是由第三代小田禛彥掌舵,他和其妻小田真弓女將帶領加賀屋從家業變成企業,然後帶領加賀屋度過諸如2007年發生在能登半島的六點九級強震這一類的意外及挑戰。2010年,台灣成為加賀屋和日勝生集團第一個跨海合作的據點,在北投開設「日勝生加賀屋國際溫泉飯店」,全面移植加賀屋100多年來的經營經驗。相信未來,北投的加賀屋不僅將會對台灣的溫泉旅館業帶來新的刺激,也會給加賀屋本身帶來更進一步的經營挑戰。

辦公室公告
台灣企業史研究通訊
—徵稿啟事
—徵求企業訪談 / 企業發展資料募集
編輯室

徵稿啟事

 

台灣企業史研究通訊徵求與企業史相關研究心得與專文,歡迎踴躍投稿。

一、徵稿內容:研究主題為「企業史研究」,與該主題相關的研究心得或專題文章均可。

二、徵稿對象:各大專院校學者、研究生、大學部學生,以及一般社會人士。

三、文長以2000字以內為宜,來稿請用電腦打字,並附通訊地址、電話、傳真及電子郵件信箱等聯絡資料。

四、來均需經本刊正式審稿程序,本刊對來稿有潤飾編輯權,作者請自留底稿,恕不退件。

五、本刊恕不致贈稿酬。

六、來稿請寄電子郵件至tbh@nccu.edu.tw台灣企業史電子報編輯室收。

七、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與我們聯繫。

Email:tbh@nccu.edu.tw

電話:02-29393091#62813 姜小姐

 

徵求企業訪談 / 企業發展資料募集

 

在構築台灣重大企業發展史的過程之中,研究團隊非常需要各大企業本身的參與及協助。特別是在歷史資料部分,由企業直接提供我們完整的紀錄及資料,必定比我們從其他管道拼湊來得完整及正確。因此台灣企業史研究通訊敬邀您能協同我們建立貴企業的發展歷史軌跡。我們將對您所提供的資料妥善建檔及數位化,併入台灣企業史資料庫中,期能進一步從這些資料中建立貴企業形象及企業文化的整體性研究。

我們希望貴企業能夠提供自成立以來的

1. 發展記錄(包含相關紀念書籍、相片等)

2. 貴企業發行之廣告(平面或動態媒體廣告)

3. 貴企業相關的剪報、大事年表等

4. 或其他對貴企業發展具關鍵價值的歷史資料

另外希望徵求有意願的企業接受我們的深度訪談。訪談的目的,一方面建立貴企業的口述歷史,更重要的是可以從歷史中看出貴企業發展軌跡與台灣社會的互動及演變,並從演變中呈現出貴企業對台灣社會的具體貢獻,確立貴企業的社會價值。如果您的企業在台經營20年以上,並且希望能有研究學者協助建立貴企業的發展歷史,歡迎您主動與辦公室洽詢合作的可能性。

Email:tbh@nccu.edu.tw

電話:02-29393091#62813 姜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