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政治大學
第二十二期
發行日期:2011年12月31日
發行人:王振寰,溫肇東/編輯:王敬智、陳千群、姜懿紘/版面製作:吳宗勳
目錄
活動報導
《「藥業環境回顧與未來展望」》演講活動報導
台灣企業史研究團隊辦公室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企業史研究團隊於民國1001031日舉辦「藥業環境回顧與未來展望」演講活動,邀請台灣塩野義製藥公司莊俊三顧問分享台灣製藥業從民國四、五十年發展至今的歷程。從藥品管理的研發流程、醫藥法規的變遷,到藥品的行銷及發展的趨勢,莊顧問將他待在業界多年的豐富經驗娓娓道來,讓現場同學對於製藥產業有更深一層的瞭解。

莊俊三指出,一項新藥的研發,從動物試驗、基礎試驗、人體臨床試驗、查驗登記(NDA),到上市,至少需耗時八至十二年的時間,花費三到十億美金。而產品上市十年或二十年都未出現副作用,才能夠轉型為一般的指示用藥,過程十分漫長且複雜。台灣目前有中研院、國科院、台大、成大等醫學院在做新藥研究開發,但通常都到第一階段人體實驗有效就會將專利賣給國外藥廠,因為現階段台灣沒有能力及財力做後續的研究。

而也因為藥品牽涉到民眾健康安全,國家需要制訂一套完整的藥政管理系統來進行安全性監視。台灣至民國70 年才正式明訂藥品查驗登記制度,陸續制訂GMP、優良藥品製造規範、安定性試驗基準、專利法、安全監視制度、藥品優良臨床試驗規範等,在法規的持續制訂與修訂下,台灣在藥品製造、稽查、臨床試驗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才逐漸成形。

民國84年實施全民健保時,因為政府預算充足,藥品一年有接近10%以上的成長,莊俊三說:「那時候很多醫療界製藥界都嚐到甜頭,在管理公司上真的很輕鬆,根本不用努力也會有10%成長,但是到最近,像去年只有0.9%。」莊俊三提到,因為台灣的醫療費用偏低、人口老化造成癌症病人相對增加,政府的健保負擔也越趨沉重,沒有充足的預算來繼續支持藥業發展,他以美國的藥費為基準,若美國醫療費用負擔是100%,台灣只有28%。莊俊三表示,「台灣目前就為了這個要改成二代健保,現在保費已經增加了。」同時他也表示,未來二代健保論人計酬的方案,需要配合家庭醫生的制度,這在國外很常見但在台灣並未普及,仍需研擬解決方式。

而全球藥品的發展趨勢,從過去的抗生素、胃腸藥佔大宗,到近年癌症用藥、抗高血壓、糖尿病等藥品佔市場多數。從藥品市場來看,在藥廠的不斷整併之下,美國約佔全球市場的一半,但近年新興國家經濟成長,市場也慢慢拓展。莊俊三說,最近台灣的藥廠外銷到亞洲其他新興國家慢慢在擴大,他同時也強調,製藥產業是必要的民生工業,是政府一定要扶植的產業,因為萬一戰爭發生時國家被封鎖,國外輸入的藥品無法進入,台灣沒有基礎的製藥工業會非常糟糕,所以現在製藥業也不斷的在呼籲政府、提醒其重要性。

現場參與演講活動的師生也踴躍發問,從台灣專利藥的研發到國外藥廠的壟斷等問題,莊俊三也一一解惑。本次演講活動不僅讓聽眾瞭解製藥業的歷史發展,同時也體會到藥業對國家的重要性。

《華人家族企業中的家長式領導:模式建構之旅》演講
台灣企業史研究團隊辦公室

致力於家族企業研究的政治大學台灣企業史研究團隊,於民國1001128日邀請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鄭伯壎教授至政大發表演講,演講主題為「華人家族企業中的家長式領導:模式建構之旅」,由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王振寰教授主持。王教授在演講開場時表示,鄭伯壎教授一方面是心理學家,一方面又對管理學及組織學非常有研究,他將華人心理學的研究應用在管理學上面,揭示了華人企業獨特的組織結構和運作模式,這與企業史研究團隊一直以來的研究主題若合符節。因此,藉這次機會向鄭老師討教學習,將可以得到許多書本上讀不到的知識。

鄭教授以自己三十多年的研究經驗開場,他表示,家長式領導是他研究生涯以來一直在做的主題,家長式領導存在於很多不同的國家,因此今天演講的題目如果拿掉華人家族企業幾個字,也是可以成立的。而演講的副標「模式建構之旅」,顧名思義就是要建立一個理論模式,而這正是學術研究所追求的目標。但鄭教授表示,中國學者多數是理論的應用者,而非理論的建構者。就華人研究來說,中國學者的主流作法通常是借用、複製或微調西方的理論、概念跟方法來進行研究,結果就是陷入既有的常態科學(Normal Science),而缺少創造力。

然而,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探索(exploration),要從無到有,因此研究一定要本土化。只有在本土化研究做得很完整之後,才能和西方的理論做對話,而不是應用或微調西方理論。這時候的對話才是真正的對話,一邊是西方觀點的想法,一個是我們的觀點,這樣所謂的創造性就誕生了。

從這種本土化的立場出發,鄭教授為華人家族企業中的家長制領導勾勒出三個不同行為模式(behavior pattern),即威權、仁慈和德行,這是家長制領導中的三個重要模式。威權,強調的是領導者權力是不容挑戰,部屬無論做什麼事都必須以尊重領導的權力為前提。仁慈指的是領導者對待部屬必須如同家長一般,這與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那種就事論事、就工作論工作的職場上下關係是不一樣的,華人企業領導者對員工的照顧是比較全面的。另外,德行則表現在領導者個人高尚的個人操守和修養上,如此一來才能贏得部屬的景仰。簡單地講,華人企業中的家長式領導就是:要求員工、照顧員工、然後對員工以身作則。

為什麼當代的華人企業家會表現這樣的行為模式?鄭教授表示,這與華人的文化根源絕對相關,因為威權領導是法家的概念,而仁慈和德行則是儒家的概念,因此家長式領導與中國的人治傳統有很大的關係。因為中國向來講的是賢君,追求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因此當領導者最重要的不是績效,而是要表現出很好的道德操守和仁慈作風。所以當華人企業的領導者的三種行為模式搭配得當時,這個企業往往就就能達到優異的運營績效。

演講最後,鄭教授以聖經中上帝創造世界的故事鼓勵大家。全能全知全善的上帝花了七天才造好天地,但祂也是在創造完成之後才知道眼前的塵土可以做成什麼,而不是一開始就預設好它的用途。因此在研究的過程中,你不知道會遇到什麼,也不知道什麼有用,但只要保持開闊心胸,就沒有白走的路。

台灣企業史研究
台塑發展史(Ⅲ)
台灣企業史資料庫編輯室

在六輕興建前景不明的期間,王永慶以「海滄計劃」在中國另起爐灶,他於19891130日首訪大陸,隔年1月開始正式商談海滄計畫。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為支持「海滄計劃」,叫停了原本要在各省設置的14個輕油裂解廠計劃,還破例核準王永慶對產品由百分百外銷轉為百分百內銷的要求。3年後,1992116日,王永慶與中共官方就投資條件達成共識,國務院總理李鵬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盛大宴會,並準備與王永慶簽署文件。

「海滄計劃」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對台灣當局的震動極大,當時總統李登輝及行政院長郝柏村對王永慶此舉甚為不滿,他們認為「海滄計劃」不僅將帶給台灣經濟上的傷害,也會造成巨大政治傷害比經濟傷害大,於是給王永慶下了最後通牒。據王永慶的《篳路藍縷:王永慶開創石化產業王國之路》一書所言,郝柏村給台塑下達了三點指示,表示如果王永慶與大陸簽署有關「海滄計劃」的協議,那麼台灣政府將:第一,責令停止台塑三寶(台塑、南亞與台化)的股票交易;二、責令相關銀行凍結台塑集團的資金往來;三、限制台塑高層人員出境。這三點指示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讓台塑的發展倒退十年,因此王永慶只有停止「海滄計劃」。王永慶事後多次表示,海滄計畫的破局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當時未能把台塑的企業版圖往中國移動,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損失。[1]

但就像俗諺所說的一樣,「別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在爭取興建台灣五、六輕以及大陸海滄計畫進行之前,王永慶早在美國為他的石化王國鋪路。 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美國的經濟陷入低潮,石化產業普遍不景氣,許多化工廠頻頻停工或破產。此時,王永慶決定趁美國工業在遭受第二次石油危機的打擊之下趁虛而入。王永慶大膽赴美國投資的原因有二,首先是土地便宜,其次是美國的石油儲備足可以滿足台塑的原料要求。就如同1950年代末,王永慶決定增產已經賣不掉的PVC並自己設廠對PVC加工製造的思維一樣,在不景氣的時候擴張投資,成本比較低,而且一旦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產量可以隨即跟上。按興建一座石化工廠約需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計算,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建廠,建成市場一旦復甦,便正好趕上好的時機。[2]

因此,台塑從1980年代初開始,便把商業觸角延伸到大西洋的彼岸,尋求在美國買公司和建廠。六年後,台塑在美國塑膠製品界已經舉足輕重,塑膠粉銷售量佔市場的十分之一,PVC塑膠管佔美國市場的四分之一,在全美大大小小的塑膠加工廠中,到處可見的是一大袋一大袋印有Formosa plastic的塑膠粉。但這個榮景並非唾手可得,據一位王永慶的部屬回憶,一開始到美國發展的頭三年,台塑就虧損了20億新台幣。這虧損很大部分來自於對新環境的不熟悉,當時台塑買下的石化廠許多都是設備老舊,然後美國的工會又比台灣的強悍許多,再加上工人工資是台灣三倍有餘,因此一開始水土不服是可想而見的。但能在幾年內轉虧為贏的關鍵也是基於台灣母公司的成功模式,降低生產成本並以低價取勝,而且從建廠或買廠時就開始。舉例來說,1983年,台塑花八千萬美金買下有50年歷史的JMJohns Mensville)塑膠管部門,承接了全美8個工廠,員工44人,5年後這8個廠的生產量增加3倍半,加工成本減少一半,而員工只增加了5人。能達成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績效,其實有賴於一批批深受台塑管理文化薰陶的幹部,這個管理文化融合了中國人的節儉勤勞、日本管理的追根究底以及美國的創新文化,因此即使身處異地,也能因地制宜地發揮自己的長處。[3]

台塑在美國的成功,讓王永慶在1990年砸下19億美元,於德州休士頓市興建裂解廠(簡稱七輕)以及下游8座石化工廠,其中乙烯於1994年投產,年產量150萬噸。至此,台塑在美國也完成石化工業的上下游垂直整合,保證了高本質低成本的原料供應,並奠定了王永慶石化王國在美國的地位。七輕比起當時已經投產的五輕足足大了3倍有餘,而五輕當時還是政府號稱可以帶動台灣經濟發展的投資案,卻還不到七輕的三分之一,顯見台塑在美國經營的成功。[4]



[1]「台塑如何錯失良機?王永慶『海滄計劃』破局內幕」,華夏經緯網,2011年4月6日,http://big5.huaxia.com/tslj/qycf/2011/04/2361186.html。

[2]「王永慶:善於在衰退中把握機會」,久久資訊網,2010年10月23日,http://www.99inf.com/chuangye/chuangyegushi/10980.html。

[3]天下編輯,他們為什麼成功:台塑(臺北市 : 天下雜誌,1997),頁156-167。

[4]伍忠賢,臺塑王朝(台北:五南出版社,2006),頁154-155

企業史書摘
《英雄年代:乘勢而起的商業巨人》
台灣企業史資料庫編輯室

一、書籍資料

書名:英雄年代:乘勢而起的商業巨人

作者:安東尼.梅約(Anthony J. Mayo)、尼汀.諾瑞亞(Nitin Nohria

譯者:胡瑋珊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7511

ISBN9789864178872

頁數:461

描述: DSC04222

二、內容摘要

成功的領導,光靠人格特質是不夠的,還需要擁有瞭解和掌握周遭環境的能力。政治、經濟和社會情勢都會隨著時代的前進而改變,因此即使是同一個領導者,讓他處於不同的時代,他就必須因時因地制宜,才有機會成功。因此,對於成功領導者來說,能夠掌握所謂「背景環境」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它塑造了每個時代的機會結構。這些機會結構是由具體的現實條件所構成的,例如人口結構、技術、法規、地緣政治、勞工條件以及社會風俗等,這些條件都會對商機造成重大的影響。不同的環境對企業來說代表著不同的挑戰,如果是新市場的出現,就必須把握時機大幅拓展既有業務,如果是市場萎縮或轉型,就必須進行組織再造才能確保生存和再起的可能性。因此,本書的主題就是探討領導者如何釐清時代背景並進而掌握時代契機,也就是領導者的「環境智能」(contextual intelligence),其對影響大環境的要素所具備的高度敏感度。

而本書所研究的領導者是一千位美國傑出的企業執行長和創辦人,再經由對現任的企業主管進行意見調查,請他們對這一千位領導者進行評估,而這些受訪者認為可以進入美國企業名人堂的卓越人物不脫三類:創業家、管理者和領導者。因此本書除了介紹企業風雲人物的傳奇事蹟外,也著重說明商機形成的背景因素,以及這些人物如何識別並掌握住契機。

所謂創業家,就是勇於打破傳統藩籬,創造嶄新事物的風雲人物,例如亨利福特或比爾蓋茲。這些創業家是美國夢(American Dream)的具體代表,他們勇於創新、不屈不撓並志向堅定地追求夢想。不同於白手起家的創業家,管理者善於在有組織、有結構極有紀律的條件下工作,這些人善於分配資源,連結組織要素,要求規模和範疇的效率,以協助公司提升績效,史隆和洛克斐勒都是特一號人物。而領導者則是變革推手(change agents),他們從別人棄如敝屣的地方發現商機,從失敗中找出希望,協助原本已經在被淘汰邊緣的公司東山再起,甚至賦予公司新使命,前奇異執行長傑克威爾許便是領導者中的典範。

這三種企業風雲人物各自稱霸於美國的二十世紀,世紀初是創業家獨領風騷,世紀中則是以組織人的管理者為主,而世紀中後半則是領導者的天下。但這些類型的企業角色其實在各個時代都是存在的,創業者開疆拓土創立新企業,管理者帶領企業邁向顛峰,領導者則在存亡為之秋改革企業。

而這些風雲人物各自面臨著什麼樣的背景環境呢?作者將每個時代的企業必須面臨的環境要素抽譯出來,歸類為六項:政府干預、全球事務、人口統計、社會道德、技術和勞工。這六項要素隨著時代的不同而不同,其組合代表了通往時代的窗口,讓我們得以瞭解不同的背景環境,如何影響了創業家、管理者和領導者所面臨的機會結構。其關係如下表:

資料來源:本書。

在研究二十世紀美國傑出企業領域與大環境的關係後,本書歸納出了幾個關鍵要點:

1.      勿忽視大環境,「一人獨大」行不通:如果無法敏銳掌握大環境變化,無論個人如何英明睿智,都會被善於審時度勢的競爭者迎頭趕上。

2.      條條大路通羅馬:每個人在商場面對的狀況通常是大同小異,但邁向顛峰的途徑絕對不止一條。首先,必須了解天時地利人和等背景要素,以及個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方能根據本身的優勢和能力找出最適合的對策。有人靠創業崛起,有人靠管理能力或領導天分,但在追求成功的同時,必須考慮到公司和產業所處的階段,生命週期是成長、成熟還是萎縮?也就是說,策略務必配合公司所處的生命週期才行。

3.      卓越的領導能力是個人特質和適應能力配合大環境要素的結果:除了決斷力外,領導者也必須能屈能伸,隨環境變化調整方向,以帶領公司永續成長,因此領導者適應環境的能力極為重要。

4.      選對時機押對人:董事會挑選高階主管人才時,絕對不能只看重他過去的彪炳戰功,成功必然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一次成功不代表未來都能夠如法炮製。選人的關鍵是看他有沒有掌握、瞭解和適應環境的能力。還有,董事會也必須明辨公司所處的階段是什麼。如果圖成長,管理者是最佳選擇,如果公司正在走下坡,則需要領導者來力挽狂瀾。尤其千萬要避免的是選一些所謂「有魅力」的人物,因為光有魅力無法帶來實際的成功。

5.      選對時機押對公司:無論是勞方、資方或投資方,都必須了解標的公司所處的背景環境是什麼,因為唯有弄得清楚其所面對的背景環境,才能判斷公司的方向和經營策略是否正確。

6.      以史為鑑:過去的商學院教育過於強調個人英雄主義,但背景因素與個人特質其實必須等量齊觀,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兩者互為表裡。

7.      強化環境智能,成為一流的觀察家:以下幾個步驟讓你可以強化自己的環境智能。第一,培養對歷史的興趣,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長智慧;第二,瞭解科技、地緣政治和法律規範的發展趨勢;第三,走出自己的世界,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

千禧年過後,創業家、管理者和領導者要面對的是一個極端不確定的世界,政府干預日益嚴格、全球局勢瞬息萬變、人口結構不斷變化、社會道德保守以及消費大眾默不作聲。雖然這個新時期與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不相同,但唯有我們能瞭解過去先人們是如何應對他們所面對的世界,我們才能以不變應萬變,成功回應當前的挑戰。

辦公室公告
台灣企業史研究通訊
—徵稿啟事
—徵求企業訪談 / 企業發展資料募集
編輯室

徵稿啟事

 

台灣企業史研究通訊徵求與企業史相關研究心得與專文,歡迎踴躍投稿。

一、徵稿內容:研究主題為「企業史研究」,與該主題相關的研究心得或專題文章均可。

二、徵稿對象:各大專院校學者、研究生、大學部學生,以及一般社會人士。

三、文長以2000字以內為宜,來稿請用電腦打字,並附通訊地址、電話、傳真及電子郵件信箱等聯絡資料。

四、來均需經本刊正式審稿程序,本刊對來稿有潤飾編輯權,作者請自留底稿,恕不退件。

五、本刊恕不致贈稿酬。

六、來稿請寄電子郵件至tbh@nccu.edu.tw台灣企業史電子報編輯室收。

七、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與我們聯繫。

Email:tbh@nccu.edu.tw

電話:02-29393091#62813 姜小姐

 

徵求企業訪談 / 企業發展資料募集

 

在構築台灣重大企業發展史的過程之中,研究團隊非常需要各大企業本身的參與及協助。特別是在歷史資料部分,由企業直接提供我們完整的紀錄及資料,必定比我們從其他管道拼湊來得完整及正確。因此台灣企業史研究通訊敬邀您能協同我們建立貴企業的發展歷史軌跡。我們將對您所提供的資料妥善建檔及數位化,併入台灣企業史資料庫中,期能進一步從這些資料中建立貴企業形象及企業文化的整體性研究。

我們希望貴企業能夠提供自成立以來的

1. 發展記錄(包含相關紀念書籍、相片等)

2. 貴企業發行之廣告(平面或動態媒體廣告)

3. 貴企業相關的剪報、大事年表等

4. 或其他對貴企業發展具關鍵價值的歷史資料

另外希望徵求有意願的企業接受我們的深度訪談。訪談的目的,一方面建立貴企業的口述歷史,更重要的是可以從歷史中看出貴企業發展軌跡與台灣社會的互動及演變,並從演變中呈現出貴企業對台灣社會的具體貢獻,確立貴企業的社會價值。如果您的企業在台經營20年以上,並且希望能有研究學者協助建立貴企業的發展歷史,歡迎您主動與辦公室洽詢合作的可能性。

Email:tbh@nccu.edu.tw

電話:02-29393091#62813 姜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