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政治大學
第二十五期
發行日期:2012年06月30日
發行人:王振寰,溫肇東/編輯:王敬智、陳千群、姜懿紘/版面製作:吳宗勳
目錄
成果快訊
一、《中國家族企業的治理》演講
台灣企業史資料庫編輯室

政大台灣企業史團隊於2012年5月21日邀請香港中文大學系范博宏教授進行演講。范教授以「中國家族企業的治理」為題,與政大師生分享中國民營企業崛起與接班相關問題。

范教授特別提出中國民營家族企業的特殊資產與路障問題。他認為家族經營企業的優勢,取決於家族是否有無可取代資產的為企業增值的特殊投入,例如家族歷史、文化價值、政商網絡關係等。如果希望維持家族企業的價值,則企業的策略目標需讓特殊家族資產的價值增加。但是也存在一些路障挑戰,包括追求短期利益,忽視長期發展、家族人力資本不足,卻又難以信任並培養專業經理人等。

而華人家族企業的傳承其中一個大問題,范教授認為是無形資產難以順利轉讓、傳承下去,而這些看不見的社會關係網絡、價值觀等資產又是支撐華人家族企業的最重要來源,這個現象十分值得研究者們進行深入探討。

最後,范教授不僅肯定政大企業史研究團隊在臺灣家族企業研究的相關成果,也希望藉由臺灣家族企業長期累積的經驗,為剛崛起中國大陸民營家族企業帶來一些借鏡與啟發。

二、《敘說我的敘說探究歷程》演講
台灣企業史資料庫編輯室

企業史團隊於2012年5月24日邀請中山大學企管系蔡敦浩教授進行演講。蔡教授以「敘說我的敘說探究歷程」為題,與政大師生分享相關問題。

蔡老師以「一切都是因緣際會」開始,用敘說的方式去研究組織、講故事。如同創業一般,由於很多事情是沒有辦法規劃的,在這過程中,個人有一些能動性,必須嘗試去傾聽內在特質,讓這些東西發揮出來,並與自身所碰到的狀況產生互動,而產生一些成果。蔡老師同時也強調「邊做邊學」,必須與學術社群產生互動跟分享,彼此都會有進步。

最後,蔡老師也鼓勵年輕學子作學術研究工作要for fun,不是為了拿獎、光宗耀祖、或成為高深學術研究工作者,而是要保持初心,瞭解自己內在所追求究竟是什麼樣的目標,便一定能夠找到出路。

三、《婚禮產業發展史》演講
台灣企業史資料庫編輯室

政大台灣企業史團隊於2012年5月88日邀請哈尼熊幸福工坊吳孔琪總監進行演講,講題為「婚禮產業發展史」。

臺灣婚禮產業極具特色,吳總監說明過去四十年來臺灣的婚禮從「當天完成」轉變為「提前準備」分段完成的模式,而各個產業分支包括美容、婚紗禮服、攝影,到新娘秘書、餐飲、婚禮顧問等,市場高達1000億產值。

吳總監也強調婚禮產業的趨勢逐漸走向個性化、客製化。她以自身婚禮為例,她籌備自己的婚禮將近500天,有別於一般傳統婚宴,她將婚禮規劃為演唱會形式,自行作詞作曲,不僅新人樂在其中,賓客也為之瘋狂。

婚禮產業賦予新人對於「結婚」一事相當大的夢想空間,、同學們雖然還沒有親身經歷,但都十分感到興趣,討論踴躍,為演講劃下完美句點。

四、《華人企業與社會資本》工作坊之三
台灣企業史資料庫編輯室

企業史團隊於2012年6月9日辦理「華人企業與社會資本」工作坊之三,邀請到國內多位學者針對企業史及華人社會資本議題進行討論。

會中討論主題共分為「全球架構下的社會資本與組織轉型」、「家族企業的權力移轉」、「社會資本與創新」三個議題,學者們更深入討論製藥業、工具機業、半導體產業的網絡與創新,並以辜家等企業的轉型與傳承為例討論家族企業的接班問題,討論踴躍,激盪出不少新的想法。預計明年召開研討會邀請香港、大陸學者一同探討。

台灣企業史研究
巨大機械(捷安特)發展史(Ⅱ)
台灣企業史資料庫編輯室

    其實巨大機械的發展正是台灣企業發展的一個經典案例,從一開始的代工起家,到1980年代面對中國大陸所提供廉價勞動力的磁吸效果,1990年代則必須與學得技術後的大陸本地廠商競爭。這幾乎是台灣製造業廠商所必然走過的路徑,但跟其他廠商不同之處是,除了沒有選擇繼續走代工這條引鴆止渴的路外,巨大不僅選擇自創品牌,而且還自創品牌成功(另一個經典案例是「法藍瓷」)。但這絕對不是僅靠巨大一己之力完成的,在自行車產業發展的整個過程中,台灣的國家其實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階段性角色。

    自行車製造業是一種勞力密集的出口產業,因此台灣政府並沒有以像對重工業的方式一樣直接以投資的方式介入,但其干預是絕對存在的。最關鍵的一次是在1970年代初,當時自行車的外銷市場快速成長,但也因此造成國內出現良莠不齊的廠商,大量的劣質品充斥導致美國和加拿大杯葛台灣出口的自行車。面對市場這種無序無良的競爭狀況,一旦政府沒有出手干預的話,必然會導致台灣整個自行車業的萎縮。對此,經濟部先是在1972年委託了金屬工業發展中心,對自行車業進行為期三年的輔導工作,幫助其解決加工程序、製造方法和檢驗方式等在生產過程中面臨的問題。而等到美國的自行車安全標準出台後,工業局便會同金屬中心和檢驗局,制訂自行車的國家標準,實行品管制度來管理市場運作。如此一來,製造劣質品的不肖廠商便無法生存,產銷秩序因此穩定,外銷市場也隨之鞏固。[1]從現在觀之,如果當初沒有國家介入來調控失序的市場,當時很可能的發展結局有二,不是「劣幣驅逐良幣」就是「幾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而無論是哪一個都會使台灣的自行車業被扼殺於襁褓之中,因此雖然國家沒有以資金投入於該產業當中,但其所建立的市場秩序卻是巨大後來得以茁壯的關鍵條件。

  所以當劉金標於1970年代初創立巨大時,看準的就是美國正已有益健康為理由,大力推廣國民騎乘自行車的外銷市場。但是就如前所述,當時的自行車是沒有統一規格的製造標準的,因此不僅出現產品良莠不齊的情況,即使是品質好的零組件,如果製造的廠商各不相同,同一種用途的零組件也無法互換通用。因此,在政府介入之前,劉金標多次出國取經,蒐集日本標準規格的資訊並引進國內業界供使用,更為難得的是他還努力說服各家不同廠商生產符合標準的零組件,這種超越個別企業利益考量的無私行為對提升台灣自行車產業的品質幫助甚大,最後更配合相關單位共同擬定國家標準。所以即使是政府介入維護了市場秩序,但劉金標並不是那種等待國家提供政策或投入資源的企業家,在政府沒有動手前,他就已經著手解決問題,而一旦政府著手後,他則協助政府把事情作得更好。所以不僅政府的介入助益甚大,在加上一些像巨大一樣有遠見的廠商體認到零組件標準化的重要性,再配合台灣中小企業特有的網絡生產體系,才能在當時實現了零組件標準規格化的目標,為台灣保住了自行車的外銷市場。[2]

    在協助政府建立自行車零組件標準規格的同時,巨大也在爭取為美國第一大自行車品牌Schwinn公司代工的機會。對一個出口導向的勞力密集性產業來說,在其發展初期幾乎不可避免的要走代工的路,而能拿到國際頂尖廠商的訂單就如同得到源源不斷的奶水一般,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成長所需的技術與資金。

    但是當時的Schwinn的產品,除了少量委託日本以OEM的形式製造外,多數是用自己的廠來生產。因此,當時的巨大副總經理羅祥安遠赴美國想拜訪Schwinn負責採購的執行副總經理Fritz,還被對方以台灣自行車品質欠佳且暫無外包製造的計畫拒絕。但羅祥安只要求對方給30分鐘即可,而且討論話題也僅限縮在向其請教如何提升自行車的製造品質,而不以推銷賣車維目的,這才獲得與Fritz會面的機會。見面之後,羅祥安果然只談巨大的理念,並向其請教如何提昇產品品質,結果原本30分鐘的會面在愉快的氣氛下延長為兩個鐘頭,而且過程中Fritz還臨時找來了相關部門的主管一起談,顯然是對巨大產生了興趣,也為未來的接單奠定了基礎。隔年,利用Fritz到日本參觀自行車展的機會,巨大邀請他順道搭機來台參觀大甲的生產線,結果對巨大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隨即決定下單。一開始信任尚未完全建立時,Schwinn還不敢把巨大製造的車子掛上自己的牌子,而是以World為名上市,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確認巨大的自行車品質穩健且交貨可靠後,才逐漸換上Schwinn的牌子。而巨大也在承接Schwinn的牌子後才真正開始賺錢,當員工聽到劉金標在年終晚會裡宣布巨大終於開始營利時,他們臉上洋溢的興奮及歡喜的表情,讓當時在場的杜劉月嬌(劉金標之姐)迄今難忘。

    1979是雙方合作關係的關鍵轉捩點,當時巨大的年產能是35萬台,但美國Schwinn工廠因為工人罷工潮因此被迫縮減產能,因此要求巨大增產到一年60萬輛,巨大在這個關鍵時刻滿足了Schwinn的要求。之後Schwinn陸續關閉本土工廠並越來越依賴巨大的生產線,也派員協助克服若干技術問題。在這樣的合作關係底下,1980年巨大已經是台灣第一亞洲第二的自行車整車廠。[3]

 



[1] 瞿宛文,經濟成長的機制:以台灣石化業與自行車業為例(台北:唐山,2002年),頁215-216

[2]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台灣自行車產業發展史:躍上峰頂的台灣鐵馬(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07年),頁78-79

[3] 魏錫鈴,騎上峰頂:捷安特與劉金標傳奇(台北:聯經,2004年),頁30-33

企業史書摘
《別讓科技統治你:一個矽谷鬼才的告白》書摘
台灣企業史資料庫編輯室

一、書籍資料

作者:傑容.藍尼爾(Jaron Lanier

譯者:周宜芳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10630

ISBN9789862167687

頁數:259

二、內容摘要

不限年齡與學歷,每個現代人幾乎都可以對「資訊科技發展對人的影響」這個題目提出看法,因為資訊科技幾乎已經滲透到人方方面面的生活,其影響有時甚至可以說是「宰制」也不為過。當我們每天一睜開眼睛或一進辦公室,通常第一件會做的事就是打開手機或電腦,或者收收EMAIL或者看看Facebook,而無論我們走到哪裡,時時都可以看到一群人低著頭用手滑著螢幕,智慧型手機甚至變成家長用來讓小朋友安靜坐在位子上的最佳「褓姆」,一家人圍坐餐桌旁卻每個人都看著自己手機也是常見的場景。這樣的例子幾乎可以無限制地舉下去,只為說明資訊科技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當然,關於資訊科技對人所帶來的影響,已經有不少人對此提出研究。例如「2012年台灣青少兒網路安全長期觀察」針對台灣103所國中小學三到九年級的學生進行調查,發現每位學生家中平均有2台可以同時上網的電腦,非假日每人平均上網1.43小時、週末假日平均上網3.53小時,其主要都是玩線上遊戲。[1]而根據美國的調查則顯示,有半數成年人口使用臉書(Facebook)等社群網站,而且女生比男生玩得更多,且約有三成使用者是超過六十五歲的銀髮族,顯示社群網站當紅。[2]這些研究從實證的角度證明了資訊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深度和廣度。

但令人好奇的是,究竟有沒有人是在使用這些資訊工具前,就瞭解其可能會帶來的影響,然後經過利弊衡量之後才決定用或不用的。其實這個問題不需要問答案也很明顯,因為當你周遭的人都使用一樣東西時,你是很難拒絕不用的,因此,即使是一個人衡量過後傾向不使用這些工具,他也很難抗拒同儕或結構給他的壓力,例如一個不使用手機的房仲業者或業務幾乎是不可能的。於是我們面臨的情況就是:在不了解這些資訊工具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的情況下,多數人自願或非自願地,自覺或非自覺地被捲入一個由資訊科技所架構起的世界。

本書作者做為一個資深的電腦科學家,且被稱為虛擬實境技術之父,便從專業的角度來提醒我們資訊科技的發展邏輯和對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他提到我們必須注意資訊軟體發展的「鎖定」(lock-in)邏輯,這指的是一旦一個軟體被製造出來並被廣為使用後,便會成為該領域的「標準」,即使之後有其他更為好用且完美的軟體被設計出來,也無法取代舊有的有瑕疵的軟體,例如即使商業、學術和專業組織都不滿「MIDI」作為用軟體來呈現音樂的標準方法,但因為它已經在眾多使用者中生根,因此根本無法被取代。作者舉了一個極為生動的例子,百年前倫敦地鐵為配合當時的隧道寬度,因此採取窄軌設計,但現今卻因為窄軌設計沒有足夠的空間,因此無法安裝空調設備,所以現在的倫敦人不得不忍受百年前設立的「標準」所帶來的苦果:忍受悶熱的通勤車程。

就是由於這種「鎖定」效應,軟體研發人員實際上上背負的是小孩開大車的責任,原本或者無心或者立意良善的決定,後果可能會無限被放大且永垂不朽,變成決定科技發展和大眾生活的「鐵律」。某項設計可能不甚完美,但其剛好滿足了一個需求或利基,因此即使之後出現更好的設計也無法取代之,且由於電腦功能成指數性的成長,原本小小的不完美便會構成毀滅性的挑戰,作者稱之為「莫爾定律」(Moore's Law)。他說,自電腦發明以來,其已將強大了數百萬倍,就像你才剛蹲著埋下種子,還沒來得及起身站好,從種子中長出的龐然大樹就已經吞噬了整個村莊。

他對網路「食人妖」(troll)的描述,感覺更切合台灣的實際情況。所謂「食人妖」,指的就是網路上濫用語言暴力的匿名者。這種情況來自於網路的匿名性,沒有人知道誰是誰,所以沒有人需要為自己的言行付出代價,因此人性中最醜惡的一面往往就被宣洩出來,只要找到無力反抗的受害者且暴行者眾時,多數人便會變成另一個不同於日常生活的人:嗜血的食人妖。作者在這裡舉韓國女星崔真實為例。20089月韓國男星安在煥燒炭自殺,網路上流傳是因為崔真實向他放高利貸並逼債導致其走上絕路,她不堪其擾,一個月後在其住所浴室利用繃帶上吊自殺。事後韓國政府擬於11月立法信息通信網法施行令修正案,防止匿名網民發放流言。對我們來說,更熟悉的例子就是前陣子發生的Makiyo事件。台灣女星Makiyo被媒體揭露酒後毆打計程車司機,因為一開始的否認被陸續流出的錄影資料所戳破,再加上她常在談話性節目上發表自己愛喝酒且常常酒後失態的言論,因此大批網路「鄉民」(即網民)便發起一陣陣口誅筆伐的攻勢,要求她退出演藝圈並且下跪道歉,排山倒海的壓力導致Makiyo之母出面討饒,表示再這樣下去,可能會把她的女兒逼上絕路。雖然最後未釀成悲劇,但是這些網路上的集體暴力,從「中指蕭」到「潑糞哥」,固然這些人做錯事需要被懲罰。但網路上的食人妖追求的往往不是適當的制裁,而是怒氣與仇恨的發洩。這些食人妖的基因潛藏在每個人身上,但其出現卻是被網路製造出來的,因為有了這種匿名環境,食人妖才能如此肆無忌憚的「人肉搜索」和「私法制裁」。

三、結論

資訊科技所創造出的世界,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呢?又與我們舊的世界有什麼不同呢?作者在此指出了一個悖論,在這個新世界被創造出之前,我們無法知道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但當我們瞭解這個世界的真實狀況時,往往我們已經無法抽身離開了。



[1] 「學童每周至少上網14小時 運動才11小時」,ETtoday2012628日,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628/67055.htm#ixzz1z5BemPN7

[2] 「社群網站夯 半數美成人愛用」,自由時報2011828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ug/28/today-int7.htm

辦公室公告
台灣企業史研究通訊
—徵稿啟事
—徵求企業訪談 / 企業發展資料募集
編輯室

徵稿啟事

 

台灣企業史研究通訊徵求與企業史相關研究心得與專文,歡迎踴躍投稿。

一、徵稿內容:研究主題為「企業史研究」,與該主題相關的研究心得或專題文章均可。

二、徵稿對象:各大專院校學者、研究生、大學部學生,以及一般社會人士。

三、文長以2000字以內為宜,來稿請用電腦打字,並附通訊地址、電話、傳真及電子郵件信箱等聯絡資料。

四、來均需經本刊正式審稿程序,本刊對來稿有潤飾編輯權,作者請自留底稿,恕不退件。

五、本刊恕不致贈稿酬。

六、來稿請寄電子郵件至tbh@nccu.edu.tw台灣企業史電子報編輯室收。

七、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與我們聯繫。

Email:tbh@nccu.edu.tw

電話:02-29393091#62813 姜小姐

 

徵求企業訪談 / 企業發展資料募集

 

在構築台灣重大企業發展史的過程之中,研究團隊非常需要各大企業本身的參與及協助。特別是在歷史資料部分,由企業直接提供我們完整的紀錄及資料,必定比我們從其他管道拼湊來得完整及正確。因此台灣企業史研究通訊敬邀您能協同我們建立貴企業的發展歷史軌跡。我們將對您所提供的資料妥善建檔及數位化,併入台灣企業史資料庫中,期能進一步從這些資料中建立貴企業形象及企業文化的整體性研究。

我們希望貴企業能夠提供自成立以來的

1. 發展記錄(包含相關紀念書籍、相片等)

2. 貴企業發行之廣告(平面或動態媒體廣告)

3. 貴企業相關的剪報、大事年表等

4. 或其他對貴企業發展具關鍵價值的歷史資料

另外希望徵求有意願的企業接受我們的深度訪談。訪談的目的,一方面建立貴企業的口述歷史,更重要的是可以從歷史中看出貴企業發展軌跡與台灣社會的互動及演變,並從演變中呈現出貴企業對台灣社會的具體貢獻,確立貴企業的社會價值。如果您的企業在台經營20年以上,並且希望能有研究學者協助建立貴企業的發展歷史,歡迎您主動與辦公室洽詢合作的可能性。

Email:tbh@nccu.edu.tw

電話:02-29393091#62813 姜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