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歷程

台灣企業史研究團隊簡介

2011/08/08更新

企業史研究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它涵蓋歷史、經濟、社會、管理、傳播以及心理學等領域。國內對台灣企業歷史發展缺乏整體有計畫的資料收集,當代的台灣人文社會科學界,除了商學院之企業管理學者以企業策略角度、或是社會學者以組織社會學的角度作零星而個別的研究外,甚少有單位專注在「台灣企業史」的學術研究。這也使得許多珍貴的企業歷史資料仍無法被有系統的整合,甚至散落不全。不但學界難以在企業史方面建立本土學術發展根基,特別是在企業發展、組織理論、企業策略等方面少能有獨特見解。

然而,目前中國大陸和香港皆已把台灣企業納入其企業史研究的一部份,因此,台灣更應爭取在本土企業史研究、資料庫平台上扮演凌駕於其他地區的權威性領導地位。

在這樣的脈絡下,開始著手台灣企業史研究不僅在學術界上是一個必定的趨勢,也是當前非常重要的開端。政治大學是以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為主的大學,具有完整的學術資源,對於從事企業史整合研究具有相當大的優勢。2006年底由政治大學王振寰教授、溫肇東教授等人發起,結合多名歷史、管理、社會學領域的學者,組成台灣企業史研究團隊,開始投入「企業史」研究議題,希望能逐漸累積台灣企業史的研究成果。

2007年開始,台灣企業史研究團隊在政治大學頂尖大學計畫支持下,開始積極進行台灣企業資料的收集,並進行台灣企業史資料庫平台的建置。資料庫第一階段依照八大項目收集企業資料,包括基本資料、期刊、論文、專書、營業額、資本額、員工數、大事記、董監事、廣告。另外,同步進行產業資料、企業新聞的持續蒐集、建立索引,並不斷往前追溯累積。

2008年起,為凝聚研究議題,研究團隊開始明確定義企業史的四個核心研究範圍,包括組織、技術、跨國治理、品牌,由研究團隊每人訂定確切的研究方向及議題,並於每月定期開會進行深度討論。希望藉由不同領域的整合及激盪,使得台灣企業史研究更為完整及豐富。此外,同年6月開始發行《台灣企業史通訊》雙月刊,以電子報形式發行,除做為成果展示外,同時也希望能獲得更多的交流。

在研究團隊兩年多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團隊成員以「家族企業還重要嗎?」作為年度共同研究核心議題,分別訂定研究子題,進行研究,撰寫論文,希冀能集結成冊出版專書。同年8月起,本研究團隊獲教育部補助,進一步開始推廣政大企業史教學,由團隊成員開設企業史課程,使企業史教學的種子在政大萌芽,更讓政大學生對於企業史研究議題有相關認識與發想。除了教學,研究團隊亦開始辦理政大企業史全校性公開系列活動,包括系列演講、企業文物館參訪、工作坊等,讓更多學生認識企業史議題,激發學生參與企業史系列活動的意願。

2010年起,研究團隊除持續辦理演講、工作坊活動外,並於5月底辦理第一屆台灣企業史學術研討會,會中激發出許多企業史研究的新議題與方向,讓研究團隊成員們獲得相當多的成長。年底,王振寰教授出版《追趕的極限:台灣的經濟轉型與創新》,為台灣企業史系列叢書第一號。

2011年6月,醞釀兩年多的團隊專書《家族企業還重要嗎?》出版,不僅回顧家族企業過去的研究,亦討論台灣家族企業的經營績效、接班傳承、成長策略、品牌行銷等議題,並透過代表性的企業史個案來呈現家族企業樣貌,並分析制度轉型及市場結構如何影響家族企業的組織形態與擴張策略。同年7月,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團隊獲教育部補助出版《百年企業•產業百年:臺灣企業發展史》,期許能藉此盛會,回顧過去,為台灣百年企業留下珍貴之軌跡,並展望下一個百年的願景。

在這幾年的努力下,研究團隊逐漸累積了部分成果,除辦理系列演講、工作坊、研討會,推廣企業史議題研究之外、並持續開設企業史課程、發行電子報、出版數本專書。但企業史是一個極待拓深的研究領域,團隊成員將持續投入研究,希冀能為企業史研究開展出新的局面。